前言:鑫配资官网
红军城,顿巴斯的心脏,在七月下旬迎来一场惊心动魄的里应外合突袭战。俄军突击队悄然渗透,乌军内线摇摇欲坠,一度让人以为这座战略重镇将被轻松拿下。
然而,仅仅两周,战局急转直下。城外援军被死死卡住,城内孤军被困死角,曾经的奇袭变成了困兽之斗。突击队弹尽粮绝,乌军封锁收网,这场本想速战速决的城市争夺战,最终却成了俄军最悲壮的一页。
城外动不了,城内顶不住:红军城变成“困局之城”
这场战役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一开始就全靠“赌命”。红军城(乌克兰称波克罗夫斯克)本身就是顿巴斯的交通命门,六条公路、五条铁路在这交汇,一旦拿下,不仅能卡死乌军东部补给线,还能掐住其军工能源的咽喉。
煤炭年产量750万吨,占全国23%。俄军知道这是一口“硬骨头”,但还是动了真格:11万人马从东南西南三面围上来,调来第51集团军、第90坦克师和第132摩步旅,给足了面子。
可问题也出在这儿,乌军早就摸清了俄军的打法。虽然8万人看起来不敌鑫配资官网,但主力部队集中在外围,城内只留了第155机械化旅这种“二线队”打看门。
俄军突击队趁虚而入,从舍甫琴科矿场地道潜入市区,夜间分组行动,占据制高点、布设地雷,7月25日还真拿下了市中心火车站和南部区域,一下子让人以为这波突袭会打个“痛快仗”。
但好景不长。乌军不是没准备,外围阵地早就挖好了赫鲁晓夫楼防线,尤其北线的罗金西克镇,几乎是死守到底。俄军连续两周都没能撕开口子,援军和补给全卡在外头,突击队成了“进城容易出城难”的典型案例。
渗透变困守,“里应外合”成“里外割裂”
本来是里应外合,现在成了“里外脱节”。突击队刚进城时确实打得漂亮,但城外的主力进不来,城内的孤军就只能靠自己硬撑。
最初还能靠无人机空投物资,但乌军很快就反应过来,调来第425突击团封锁缺口,配备德国豹1A5坦克和美制M1117装甲车,重点封死塔布尔纳街和普里沃尔纳街,几乎不给突围一点机会。
更致命的是鑫配资官网,乌军还搞起了全天候无人机监控,地面上封锁,天上盯着,俄军突击队就像困在玻璃瓶里的蚂蚁,动一下都能被发现。弹药一天天见底,伤员也没地方治,甚至有人用树叶包伤口,日常补给更是惨不忍睹:每天半块面包,能活着就不错了。
这时候,俄军也不是没想办法。主力部队试图从罗金西克镇北部突破,打得相当激烈。可乌军第14旅死守南部高层建筑群,楼里楼外都是火力点,俄军只能硬啃。形势变成了“城外打不进、城内出不来”,突击队就这样被困在地道和废墟之间,进退两难。
从主动出击到被围歼,红军城成了战略转折点
战局的转折点,其实从乌军搞后勤反击那一刻就埋下了伏笔。俄军切断乌军三条主干道(T0515、T0504、E50),本来是想饿死对方,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补给困境。乌军虽然补给艰难,但用“柳叶刀”无人机伏击俄军车队,每100公里都要开12小时,谁吃得消?而红军城城内的俄军,别说补给,连消息都断了,完全成了“孤岛”。
更麻烦的事还在后头。为了救红军城,乌军把扎波罗热防线的兵力调了出来,导致卡缅西克被俄军趁机拿下。这地儿可不是普通村庄,而是乌克兰2023年反攻的重要基地,丢掉它,等于把后路的钥匙交出去了。
战局就这样连锁反应,从红军城溃口,到扎波罗热空虚,再到乌军全国征兵压力爆棚,甚至开始征召60岁以上男性入伍。乌军日均伤亡127人,逃兵超过10万,战场压力越来越大。泽连斯基的态度也开始从“寸土不让”转向“寻求有安全保障的和平”,这在几个月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城里的俄军突击队,最终也只能面对一场命运的清算。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趁着夜色突围,要么窝在地道里等死。但第425突击团的清剿行动一天比一天紧,突围几乎不可能。最后的结局,可能不会写进新闻头条,但这批突击队的结局,注定是悲壮的。
战争不是游戏,红军城不是终点
红军城这一战,打出了俄乌战场上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它不是某一方的决定性胜利,但却是典型的“得不偿失”。俄军想靠奇袭速战速决,结果陷入城市困局;乌军靠死守和调动成功保住阵地,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斗,留下的是废墟、伤兵和越来越沉重的战略焦虑。红军城的未来尚未可知,但它已经成为这场战争中最沉重的注脚:战争不是游戏,城市不是棋子,突击队的最后一战,是这场旷日持久冲突最真实的写照。
未来还会有更多红军城,但这一次的失败,或许会让双方都明白一点——打仗容易,收场难。
参考资料: .10万大军都没攻入城,红军城里应外合失败:俄军突击队最后悲壮一战 2025-08-25 搜狐网
财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