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隆源配资,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为支撑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优势重点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聚焦学科重点病种诊治研究方向,拟吸引、凝聚、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科学研究队伍。我院诚邀全球英才依托我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新增批次,欢迎广大青年才俊与我们联系!
一、
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
限项要求
1.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3.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
人才待遇隆源配资
1.薪酬:年薪90万 + 12万年度奖励。
2.安家费:安家费300万。
3.启动经费:国院内启动经费250-400万。
4.团队配置:配置2-4名工作人员。招收博士后名额不限,薪酬待遇主要由医院支付。
5.其他支持:
5.1提供事业单位编制,按照上海市相关政策办理落户;
5.2为申请人子女解决本地区最优质入托或就学,全力协助解决配偶工作;
5.3依托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提供免费医疗体检与员工就医福利。
6.科研奖励:按照《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技奖励管理条例》规定实施。
四、
配套条件
标配办公场所、实验场所和公共实验设施设备平台。
五、
遴选标准
1.绿色通道面试、面谈。
2.课题组长近五年以首要第一作者(排名第一)或首要通讯作者(排名最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著1篇或者其重要子刊上发表2-3篇。
3.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主动对接临床团队、开展临床疾病为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意愿。
六、
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包括高中起的学习工作经历、科研经历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2.代表性论文全文,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
3.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邮箱honglin.wang@sjtu.edu.cn和shiyirsc@163.com,邮件主题注明“海外优青项目-姓名”。所有材料将严格保密,不予退还,敬请理解。
附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时称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后更名为公济医院,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分设虹口和松江两部,占地29.5万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立医院。医院始终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公溥仁心,济世臻程”的医院使命,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国内外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158年来,市一医院在国内、市内卫生系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医院名医荟萃,在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许多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例针麻手术、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改革开放40年来,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医院现拥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多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急救中心、医学领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眼科研究所等。近年来,医院着力推动南北两部错位协调发展,开展新一轮“尖峰、高峰、高原”重点学科建设;成立了医院临床转化研究院,技术平台体系涵盖了引领性首席科学家研究平台、中心生物样本库以及临床大数据中心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临床研究院介绍(http://icr.shgh.cn/)
临床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是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基础与临床跨学科交叉的转化型研究基地。研究院旨在培养一支深度融合的基础-临床研究型团队,实现疾病研究与临床诊治技术的新突破,为实现解决人民健康问题、造福百姓的宏观发展目标奠定基础。研究院为医院各级各类课题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技术平台,是研究生、进修生、本科生培养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医药生物技术交流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临床研究院相继在Science,Immunit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临床研究院对基础与临床研究交叉合作的全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最终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平台,充分吸引和网罗优秀人才,成为人才汇聚新高地。
临床研究院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拥有7000平米的实验大楼,并拥有包括多色流式平台、测序平台、显微成像平台、代谢与蛋白组学平台、分子病理平台、新药筛选研发平台、生物信息平台、生物样本库及动物中心在内的九大平台,并且配备有丰富相关科研经验的团队。中心配备的50万以上的大型设备31台,各类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其中,多色流式平台能满足流式分析与分选,目前已配置流式分析仪(BD Fortessa)、流式分析仪(BD C6)、流式分选仪(BD Aria III),以及贝克曼流式分选仪(Moflo XDP);测序平台能满足全流程的测序服务,已配置细胞分析仪(Bioptic Qsep1)、生物信息工作站(浪潮)、测序仪(Illumina Miseq)、核酸提取仪(Qiagen QIAcube)及建库仪(10X Genomics);显微成像平台能满足多光子、共聚焦等高精尖成像检测,已配置激光共聚焦(Leica SP8)、倒置荧光(Leica DMi8)、正置荧光(Leica DM5500B)、体式显微镜(Leica M125)、双光子显微成像(Leica STELLARIS)及单细胞钙成像(Leica Thunder);代谢与蛋白质组平台能满足各类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细胞代谢状况的检测,已配置四级杆高分辨液质联用系统(Thermo Q Exactive)、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ACEA XCELLigence RTCA)、高效细胞分析系统(Biocep)、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Seahorse XFe96)及单分子基因表达谱分析仪(Nano stringnCounterSystem);分子病理平台能满足一系列组织细胞形态学研究,已配置染色机(Leica Autostainer XL)、冷台(HistoCore Acradia C)、冷冻切片机(Leica CM3050 S)、切片机(HistoCore BIOCUT)及台式组织脱水机(Leica TP1020)。中心还配有临床生物样本库,可以进行各类临床样本的制备和保存,为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样本基础。
2018-2024年,中心获批66项国家级项目,总经费超5620.5万元,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1442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1项(499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1项及延续资助1项(6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29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4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6项、教育部海外引才专项2项(18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项(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8项(1509.5万元)、青年项目21项(563万元)、国自然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1项(30万元)。
中心在转化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中心主任王宏林教授团队聚焦于银屑病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研发,历时20年对中药乳香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筛选得到了全新化合物实体CKBA,该小分子候选药物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First-in-Class”银屑病/白癜风一类候选新药。该品拟用于治疗轻到中度斑块状银屑病,该治疗银屑病小分子外用软膏于2019年4月15日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先后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和多中心Ⅱa期临床研究,显示出良好的全身及给药局部安全耐受性与靶组织疗效趋势,并于2023年5月10日取得CKBA软膏新增白癜风适应症申报新药临床试验的受理通知书,获批开展CKBA软膏治疗非节段型(寻常型)白癜风的II期临床试验(通知书编号:2023LP01486)。目前,从零到一、自主创新的“First-in-Class”首创新药CKBA分子已经完成白癜风II期临床试验200例患者的治疗目标,拟向CDE申请突破性疗法。王宏林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3岁至91岁的骨髓组织样本,分析骨髓免疫细胞且通过大样本外周血应用验证,发现标记免疫年龄的新细胞亚群,已申请相关专利,提供了免疫年龄的新型评价指标以及一种新型免疫年龄确定方法,并据此研发出一款免疫年龄检测试剂盒,相关转化成果已成功授权受让,受让费用总计6亿元人民币,首期到账3000万元人民币,创下上海市医疗机构专利转让首批到账金额最高记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财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